中國網財經 7 月 1 日訊 同宇新材料 ( 廣東 ) 股份有限公司 ( 簡稱 " 同宇新材 " ) IPO 今日開啟申購,發行價格為 84 元 / 股,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為 8.4 億元。
根據此前招股書,同宇新材計劃通過此次 IPO 募集資金 13 億元,其中 1 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其余均投向江西同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 20 萬噸電子樹脂項目 ( 一期 ) 。
資料顯示,同宇新材主營業務系電子樹脂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應用于覆銅板生產。2022-2024 年,同宇新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11.93 億元、8.86 億元和 9.53 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1.88 億元、1.64 億元和 1.43 億元。可以看出,同宇新材營收大幅波動,且凈利潤連續下滑,但其在注冊稿中的描述是 " 報告期內,公司表現出較高的成長性和持續盈利能力 "。
不過,同宇新材業績真實性遭到了質疑。根據招股書,2024 年南亞新材是同宇新材的第一大客戶,貢獻的收入金額是 19,070.57 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 20.02%。但南亞新材 2024 年財報顯示,其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分別是 44,588.5 萬元、34,189.52 萬元、18,899.72 萬元、18,301.01 萬元和 18,061.22 萬元。
作為創業板擬上市公司,同宇新材的研發能力受到關注。2022-2024 年,同宇新材研發費用分別為 1493.12 萬元、1925.15 萬元和 2160.27 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1.25% 、2.17% 和 2.27%,遠低于行業平均值。
從研發費用組成來看,2022-2024 年,同宇新材職工薪酬分別為 940.77 萬元、894.82 萬元和 978.73 萬元。2022 年底和 2024 年底,同宇新材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 30 人和 56 人,這意味著其研發人員的人均薪酬近幾年大幅下降。
同宇新材受到關注的還有其第三大股東紀仲林。樂平市融媒體中心曾在 2020 年 11 月發布視頻新聞顯示,同宇新材與某地政府合作洽談中,紀仲林坐在公司兩位實際控制人中間。那么,紀仲林在同宇新材的角色是否不僅是第三大股東?
招股書顯示,同宇新材的實際控制人為張馳、蘇世國,二人合計持有公司 66.31% 的股份。第三大股東紀仲林持股數量為 360 萬股,持股比例為 12%,按 84 元 / 股計算,紀仲林持有的這部分股權賬面價值達 3.02 億元。
追溯同宇新材設立歷程,2015 年前身同宇有限成立時,注冊資本為 3000 萬元,乾潤泰與紀仲林分別出資 2640 萬元和 360 萬元。乾潤泰認繳的 2640 萬元注冊資本中,其中 1240 萬元由紀仲林以現金向張馳、蘇世國、席奎東、章星、鄧凱華贈與后,再由張馳等人分別通過乾潤泰間接出資至同宇有限。也就是說,如果按實際出資額計算,紀仲林實際出資 1600 萬元,占注冊資本 55%,遠超張馳等人的出資比例。至于贈與的原因,同宇新材招股書解釋稱,紀仲林作為張馳的朋友看好公司定位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