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周松清
6 月 30 日晚間,重慶路橋發布公告,近日公司收到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渝中區稅務局的《稅務事項通知書》(渝中稅通【2025】26243 號),該通知書主要涉及公司在 2020 年《長壽湖旅游高速公路回購合同》中的回購款 4.72 億元(含稅價),要求重慶路橋按規定申報繳納稅款。
時代周報記者根據公告數據統計,重慶路橋直接需要補繳的稅款共計 4090 萬元,此金額未加上滯納金。
重慶路橋董秘辦相關人士 7 月 1 日下午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我們也是剛收到這份通知,非常重視,具體細節尚不得知,目前正在抓緊和稅務部門溝通。"
項目于 2020 年被重慶長壽區回購
重慶路橋這次涉及補繳稅款的項目,為長壽湖旅游高速公路。
公告顯示,重慶路橋在 2020 年《長壽湖旅游高速公路回購合同》中的回購款 4.72 億元(含稅價),要求公司補繳相關稅款和滯納金,按照特許經營權補繳增值稅 2672 萬元及滯納金、城市維護建設稅 187 萬元及滯納金、教育費附加 80 萬元和地方教育費附加 53 萬元。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2008 年 12 月,重慶路橋與長壽交基司簽署了《長壽湖旅游專用高速公路工程 BOT 模式投資建設協議書》,以 BOT 模式投資、建設、運營長壽湖高速公路,長壽交基司按約定向重慶路橋支付經營收益,經營期滿后,重慶路橋將長壽湖高速公路全部資產全部無償移交給長壽交基司。項目于 2010 年 5 月通車,重慶路橋開始每年收取經營收益。
在 2020 年,重慶長壽區為促進長壽湖區域經濟發展,提出回購長壽湖旅游高速公路,重慶路橋從自身發展戰略調整考慮,同意其回購。回購的標的為長壽湖高速公路的經營權、資產、權利、權益及其相關義務,回購基準日為 2020 年 5 月 31 日,回購價款為 4.72 億元。
重慶路橋于 2020 年 5 月 29 日收到了全部回購款項,2020 年 6 月初完成了相關資產、資料的移交工作。
此外,稅務局通知內容顯示,2020 年西部大開發收入中鼓勵類收入占比未達標準。2020 年不應享受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需更正企業所得稅申報表,補繳企業所得稅 1098 萬元及滯納金。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在 2020 年年報中,重慶路橋就曾表示,本期長壽湖旅游高速回購事宜對公司以后年度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鼓勵類收入占比影響較大,期末公司已按照 25% 稅率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
在 2021 年 3 月,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和重慶市發改委共同發布了關于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政策有關事項的公告。
公告顯示,對設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 15% 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鼓勵類產業企業是指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規定的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其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 60% 以上的企業。
稅務部門后續在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熱點問答中進一步解釋,相關留存備查資料應從企業享受優惠當年的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期結束次日起保留 10 年;企業享受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后發現不符合優惠事項規定條件,應依法及時調整申報并補繳稅款和滯納金。
轉型尚未見成效
在不符合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條件的背后,重慶路橋主業呈現萎縮態勢。
在 2019 年、2020 年,上交所就曾連續兩年對重慶路橋進行問詢,公司所屬石板坡長江大橋收費期限已于 2016 年 12 月 31 日到期,石門嘉陵江大橋收費期限也將于 2021 年 12 月 31 日到期,請公司說明后續將采取哪些措施應對目前資產萎縮、收入連年下滑的現狀。
當時,重慶路橋稱一直在道路橋梁及城市基礎設施領域尋求優良的投資標的,以增強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
其后,在 2022 年,重慶路橋引入上海臨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臨芯投資)董事長李亞軍,擔任重慶路橋董事、總經理,引發市場對其轉型芯片投資的期待。
重慶路橋也在 2022 年報中稱,公司調整了戰略發展方向,豐實完善傳統主業,增加第二主業,力爭在集成電路和高科技產業投資領域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不過,重慶路橋這幾年業績依舊承壓。2022 — 2024 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2.03 億元、2.12 億元、1.57 億元,同比增長 -20.65%、-4.22% 和 -25.55%。
2025 年一季度,因本期所持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增加,重慶路橋歸母凈利潤 5540.97 萬元,同比增長達 1318.96%。
在 5 月 19 日舉辦的重慶路橋 2024 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提問,公司從 2022 年都已經開始戰略轉型,布局半導體行業,三年時間之久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請問公司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都去哪里了?公司未來的發展究竟要走向何方?
重慶路橋回應稱,公司在保持進一步優化提升基礎設施主業不變的同時,正對集成電路和高科技產業方面的項目進行調研和篩選,力爭在集成電路和高科技產業投資領域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形成第二主業,培育公司新的核心競爭力及持續盈利能力。公司團隊一直在調研、評估、篩選優質標的,審慎進行決策,以確保投資項目能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目標并保障股東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