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經濟動蕩不安,2025 年第一季度,國內鐵礦龍頭大中礦業 ( 001203.SZ ) 完成了不俗業績,實現營業收入 9.25 億元,歸母凈利潤 2.25 億元。2024 年公司在鐵精粉價格下降等不利影響下實現凈利潤 7.5 億元。
大中礦業董事長牛國鋒先生在 4 月 21 日舉辦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5 年公司將繼續深耕鐵礦主業,在鐵精粉產量繼續穩步增長的同時,周油坊鐵礦和重新集兩礦技改將加速推進。
今年 4 月 28 日,大中礦業發布公告稱,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實施最高 4 億元股份回購,這是繼 2023 年完成 2.7 億元回購后,公司再度祭出 4 億級資金回饋股東,疊加鐵礦資源儲量突破 6.9 億噸、鋰電項目加速投產等利好,引發資本市場高度關注。
大中礦業多年來秉承 " 環保為天、綠色發展 " 的企業文化,始終將綠色礦山發展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全過程。在安全管理方面,公司始終突出 " 安全壓倒一切、事故否定一切 " 的管理思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加強安全管理隊伍建設,秉承智能化礦山發展理念。公司近年來大力推行 " 機械化減人、自動化換人 " 的原則,全面推進機械化作業,用設備替代人工,降低作業人員安全風險,改善作業環境,提高作業效率。同時,大力推進信息化、自動化建設,著力打造綠色、環保及智能化礦山。
鐵礦鋰礦齊頭并進 穩固根基打造新的業績增長極
大中礦業坐擁內蒙、安徽兩大礦山基地,截至最新披露,鐵礦石資源量達 6.90 億噸,超八成礦產資源 TFe 平均品位不低于 28.87%,硫鐵礦資源量亦有 7,085.41 萬噸,資源稟賦優越。2024 年,安徽兩礦新增鐵礦資源 1.74 億噸,增儲成果斐然,為擴產提供有力支撐。
為鞏固領先地位,大中礦業積極推進鐵礦擴產,周油坊、重新集及固陽合教鐵礦技改擴產項目有序實施。項目落地后,將大幅提升鐵精粉產能,滿足市場高品質需求,同時增強公司在鐵礦石市場的定價權。面對全球礦業格局調整與國內鐵礦石戰略需求增長,大中礦業積極響應國家資源保障戰略,穩步推進鐵礦業務布局與產能升級。
大中礦業在鋰礦領域加速布局,著力打造新業績增長極。公司已成功斬獲湖南季祝山與四川加達兩處潛力巨大的鋰礦探礦權。截至目前,湖南臨武雞腳山礦區通天廟礦段探明鋰礦礦石量 4.9 億噸,Li O 礦物量 131 萬噸,折合碳酸鋰當量 324 萬噸,達大型礦產規模 ; 四川加達鋰礦首采區查明礦石量為 4,343.60 萬噸,碳酸鋰當量約為 148.42 萬噸,資源量遠超公司預期。目前,公司已備案的碳酸鋰當量合計超 472 萬噸,在同行業中已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
為充分挖掘鋰礦潛力,大中礦業在勘探開發中運用先進技術與創新工藝。湖南雞腳山鋰礦首創采用 TBM 掘進采選連接隧道,將原本傳統方法需要 5 年的施工周期壓縮至 13 個月,7.3 公里運輸廊道于今年 5 月全程貫通,大幅縮短建設周期 ; 四川加達鋰礦則啟用第二臺 TBM,進度良好,充分彰顯安全、生態、環保、高效理念。選礦工藝上,湖南項目引入強磁預選工藝,降低成本并提高鋰精礦品位 ; 四川項目也完成了多項選礦試驗。碳酸鋰冶煉方面,公司正研究鋰云母酸法提鋰新工藝并推進中試驗證,該工藝有望解決鋰渣環保難題,提高鋰云母回收率。
持續技術創新 構建完整產業鏈
技術創新是大中礦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引擎。在鐵礦業務上,公司堅守智能化礦山理念,積極推動技術革新。通過強化創新投入、提升管理效能,持續優化工藝流程與設備,全面推進機械化作業,有效改善了作業環境,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安全風險,引領企業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生產穩步邁進。
鋰礦業務中,技術創新同樣貫穿勘探、選礦、冶煉全鏈條。大中礦業始終引領行業創新,如研發的鋰渣無害化綜合提鋰技術,使鋰綜合回收率超 90%,且鋰渣無毒化,達一類工業固廢標準,攻克了云母提鋰的環保與成本難題,提升了資源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圍繞鋰電領域,公司布局多項研發,2024 年年報顯示,針對硫酸法新工藝中試,開展了 " 郴州云母高效提鋰技術研發與鋰云母焙燒轉晶率 " 等三個項目,旨在降耗、提回收、綜合利用資源,挖掘礦山價值,提升經濟效益。從中試成果看,這些項目均取得重大突破,超預期完成目標。
大中礦業著力構建完整產業鏈,以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鐵礦業務中,公司已搭建起從鐵礦石采選,到鐵精粉、球團生產銷售,再到機制砂石加工銷售的完整鏈條,產品多元,可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鋰礦業務上,公司同樣聚焦采選冶一體化產業鏈打造。當前,在臨武縣坐擁 324 萬噸碳酸鋰當量,配套的鋰礦采選及碳酸鋰加工項目也在推進。此外,公司積極向下游延伸,6 月 19 日公告擬在臨武縣投資 10 億元建設 " 年產 3000 噸金屬鋰電池新材料項目 ",分三期打造生產線。此項目與公司鋰礦戰略高度契合,既有助于開拓新利潤點,又能通過技術與資源整合,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踐行綠色環保 分紅 15 億回饋股東社會
大中礦業在穩健發展的進程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綠色發展層面,公司以 " 環保為天、綠色發展 " 為文化內核,將綠色理念深度融入礦產開發利用各環節。鐵礦與鋰礦開采生產中,嚴格遵循環保標準,推進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力求資源集約、開采環保、工藝清潔、運輸無塵、礦區生態,實現礦業與生態和諧共生。以湖南雞腳山鋰礦建設為例,公司引入智能隧道運輸系統,隧道內雙層運輸膠帶系統集礦石運輸、人員通行、管線鋪設等功能于一體,投用后露天采礦與選礦工廠無縫對接,礦石運輸效率超傳統方式 5 倍,下坡自發電降低運輸成本,自動化設備減少人工與管理費用,提升安全水平。隧道投運后,預計每年可減少燃油消耗約 2 萬噸、碳排放約 5 萬噸。
股東回報上,大中礦業表現亮眼。自 2021 年上市以來,公司累計分紅 4 次,金額達 15.01 億元,每股分紅 1 元,累計分紅占累計凈利潤的 33%,近三年累計分紅總額占年均凈利潤比例高達 90%,與股東共享發展成果。同時,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帶動餐飲、住宿、運輸、勞務等行業繁榮,在員工權益保護、安全生產、社會公益、疫情防控支援等方面主動作為,樹立良好企業形象。
展望未來,大中礦業將錨定 " 增儲上產 " 目標,穩固鐵鋰業務版圖,保持戰略敏銳,追蹤國內外優質礦產資源,精準布局與高效整合,拓寬業務邊界,優化資源儲備。技術創新上,聚焦礦產綜合利用、新型冶煉工藝等關鍵領域,深化產學研合作,加速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產業發展中,積極融入當地產業集群,推動鋰電新能源業務高質量發展,朝著戰略礦產資源核心供應商的目標穩步前行,為全球礦業發展和能源轉型貢獻大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