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前半年即將過去,這半年新金融行業在監管與科技的 " 雙輪驅動 " 下,呈現出 " 創新與合規并重、效率與安全平衡 " 的鮮明特征。讓行業矚目的是,飛速發展的人工智能驅動金融業深度變革,為金融機構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提供指引。令市場重視的是,助貸新規的正式出臺,諸多亮眼表現為 2025 年下半年金融的高質量發展定下穩健基調。
文丨財經觀察站
作者丨白鹿
在 AI 浪潮推動下,金融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變革,以 AI 大模型為代表的核心驅動力,正逐步滲透到金融服務各個環節,推動金融機構不斷發力數智創新,為效率提升和業務創新打造強勁引擎。
根據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發布的《2025 中國金融科技競爭力報告》指出,隨著大規模預訓練模型逐步實現對傳統算法的迭代替代,人工智能技術正朝著全業務智能化方向縱深發展,驅動金融機構實現了由 " 規則執行 "" 策略生成 " 的戰略躍遷,標志著智能金融發展邁入新階段。截至 2024 年,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已攀升至 45.9 億元。
從金融機構 2025 年上半年的數智化實踐上看,金融科技機構不斷發力,逐漸構建起 " 技術 - 場景 - 生態 " 的發展新范式。
奇富科技通過智能體技術重塑金融服務全流程,以智能體運用多模態識別技術解析客戶需求,精準洞察小微用戶,并為用戶定制 " 端到端 " 服務方案。
小贏科技通過智能風控體系,高效完成復雜的信用評估與風險管理流程,為用戶資金安全保駕護航。數禾科技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數據安全治理的精細化水平,為金融科技企業平衡創新速度與風險防控提供了有益參考。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基于自研算法,將各金融機構產品個性化要求與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進行智能匹配,有效破解了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
展望 2025 年下半年,AI 智能體與金融業務的深度融合將加速推進,推動行業機構的管理模式、運營模式向智能化、高效化進一步發展。
政策加碼 助貸行業加速洗牌
今年 4 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以下簡稱《新規》),《新規》對商業銀行開展互聯網助貸業務的主體責任和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強化,明確平臺運營機構、增信服務機構的準入要求,同時宣布將于 10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
《新規》折射出顯著信號:監管層為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而從嚴監管的力度和決心。長久以來助貸行業亂象突出,收費不透明、風險定價缺失等情況 " 屢禁不止 ",特別是步入經濟調整期后,問題接連暴露,這也倒逼監管層不斷加碼,采取強硬措施,以更好地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推動行業向更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目前,距離新規正式實施已不到 4 個月,行業加速洗牌,日漸呈現 " 馬太效應 "。一方面《新規》重點整治助貸 " 會員費 "" 雙融擔 " 等變相收費行為,同時確定商業銀行需將增信服務費、擔保費等全部計入綜合融資成本,將助貸行業提供服務的年化利率壓降至 24% 以下,增加了中小助貸機構的資金成本。《新規》明確平臺運營機構、增信服務機構的準入要求,強化了商業銀行總行對互聯網助貸業務的管理責任,倒逼商業銀行審慎調整合作 " 白名單 ",選擇同具備合規優勢和科技實力的頭部平臺合作,進一步擠壓尾部機構發展空間。
可以預見,伴隨監管政策的持續完善,助貸行業有望迎來更加規范、健康的發展新階段。
" 雙輪驅動 " 消保工作走深走實
最近一年,在政策監管和技術創新的 " 雙輪驅動 " 下,行業 " 大消保 " 體系日益完善。
上半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金融機構產品適當性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稱:《辦法》),《辦法》規范了金融機構在適當性管理全過程中的義務,包括基本規則、投資型產品、保險產品、監督管理等。整體而言,《辦法》最大的意義在于突出強化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有力保障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
政策的出臺為金融消保工作的整體框架和實踐路徑提供了指引,而數智技術也為 " 大消保 " 工作的開展構筑堅實底座。金融機構積極運用 " 大數據 + 消保 ""AI+ 消保 " 等舉措,努力推進消保工作走深走實。
陸金所控股通過數字金融建設 , 打造了 " 全流程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 ", 將 "AI 雙錄 "、智能反欺詐、AI 電話回訪、AI 提醒等一系列科技手段融入服務過程,使客戶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了解貸款的各項信息,確保隱私數據不被泄露,全方位守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中原消費金融聯合警方開展防范非法金融宣傳活動,打造 " 校警銀 " 三位一體的聯防體系,更好地捍衛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毫無疑問,在金融機構多措并舉下,金融消保新格局有望加快形成。
筑牢防線 黑灰產打擊不斷加碼
伴隨金融科技發展,行業滋生出黑灰產 " 毒瘤 ",成為侵蝕金融數據安全,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罪魁禍首。上半年,金融監管部門、執法機構與金融機構協同聯動、重拳出擊,對金融黑灰產展開了系統性打擊治理。
6 月 24 日,國家數據局舉辦 " 數據要素 × " 系列發布會,會上提出,《中國人民銀行業務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辦法》的頒布,指導金融從業機構依法依規保障業務數據安全,促進業務數據開發利用,保護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筑牢金融安全防線。同時提出,未來將出臺 " 深化運用金融科技推動金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 的政策文件,為監管科技創新提供指引。這意味著不久的將來,在針對打擊黑灰產的監管科技將進一步升級。
此外,行業從業機構也在積極發力,打造多維治理體系,精準打擊黑灰產。馬上消費金融建立了網絡金融黑灰產識別標準,搭建起智能化技術治理體系,通過自研黑灰產關鍵詞
提取與泛化模型、舉證洞察模型、套路識別模型,顯著提升了對黑灰產的識別、溯源和處置效能。數禾科技基于自身的科創基因,持續探索智能語音識別、憑證材料智能評審、語音外呼流程輔助等非常規舉措,及時捕捉到黑灰產組織的新型違規行為,以通過科技賦能實現降維打擊的效果。目前,數禾科技已將科技能力成功地運用在黑產治理方面,建立建成了從模型應用—策略輸出—流程運營—系統支持全方位體系化的科技治理框架。
總結而言,2025 年上半年,金融科技行業在創新與合規路上穩步前行,以技術之力推動 " 消保 " 工作,以責任之心守護金融安全。展望下半年,相信將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投入到科技浪潮中,充分發揮技術累積和多元場景應用優勢,為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