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下大家,現在你在電腦上常用哪個瀏覽器?
為了適應 AI,提升使用效率,國產瀏覽器今年都在升級產品,讓產品發生變化,比如夸克把傳統的搜索框變成了 " AI 超級框 ",承載的功能要更加豐富。
這是夸克瀏覽器與 AI 對話的超級框,如果打開其他網頁,還可以選擇右上角的總結或者是這個懸浮球與 AI 交互。
不過夸克的截圖功能不穩定,時而隱藏當前窗口,時而不隱藏。
值得一提的是,用 QQ 瀏覽器搜索時會默認拉起 AI 對話,這需要用戶適應。
而 360 瀏覽器的默認主頁是眼花繚亂的 360 網址導航,里面包含各種各樣的推廣。
我給大家翻譯翻譯產品經理的思路:那就是無論如何,廣告不能少(聲音:收入不能少)。
但因為納米搜索是一個網頁,所以這里它不支持截圖,360 瀏覽器的截圖方式是打開右上角納米 AI 對話框,才有相關選項。
整個我們能看到 360 擰巴的一面,一方面,360 瀏覽器在改變,讓自己 AI 化,但另一方面,為了搞錢,它還保留了傳統瀏覽器的特色,犧牲了一些用戶體驗。
坦白講,我不是很看好 360 瀏覽器這種舉棋不定,既要還要的產品策略,借用海賊王頂上戰爭白胡子的一句臺詞,如果你還是舊時代的殘黨,那么在新的時代你又怎么稱王呢。
這可能就是 " 原生家庭 " 對軟件的影響,360 瀏覽器仿佛一個擰巴,躊躇,囊中羞澀的人,試圖去改變,但不得不糾結碎銀幾兩。
辦公是三款軟件共同發力的方向,不對,應該說是所有 toC 的 AI 應用發力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QQ 瀏覽器目前的萬能文檔轉換是限時免費。
我分別用中英文 pdf 轉 Word 進行了測試,夸克和 QQ 瀏覽器都會存在一個問題,pdf 的頁腳有時會在 Word 上占一整個空白頁。
如果你上傳了一份 PDF,想要 360 瀏覽器給你轉換成 Word,那么它最后只能給你 PDF 轉換 Word 的方案,轉換這一步還是需要用戶自己動手。
如果 360 瀏覽器 AI 辦公都要借助 360 辦公這個網站實現,缺少瀏覽器本身的支持,還算瀏覽器的 AI 功能嗎?屏幕前的大家可以把你們的觀點打在彈幕上。
不過,瀏覽器最重要的是訪問網頁,在這一方面,三個瀏覽器做了 AI 功能的延伸。
現在的畫面是用 360 瀏覽器打開一篇文章的頁面,這里面信息包含了文章內容、圖片內容,以及我看不懂的英文。
如果是對圖片點擊右鍵,就能對圖片進行 AI 摳圖、AI 消除等操作,不過該功能收費。
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了,360 瀏覽器在空白頁、圖片、滑詞右鍵,都有知識庫選項,這一點,我們后面結合其他瀏覽器再聊。
夸克瀏覽器右鍵不會有 AI 相關選項,而是把所有 AI 相關操作集中在了右上角的 AI 總結,除了總結文章內容,下方還有更多選項。
上傳英文版的 PDF 文檔,QQ 瀏覽器會照著原文件排版,重新生成一份翻譯過的文檔,還有對照功能,一句對著一句翻譯,這對于英文不太好,但需要英文參考資料的人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 QQ 瀏覽器網頁右鍵,跟 360 瀏覽器一樣,也有一個 " 網頁加入 ima 知識庫 " 選項,不過,這是一個默認的插件功能。
屏幕前的大家大部分可能還沒用過,甚至沒有聽過知識庫類的應用,簡單來說,知識庫是用于知識管理的數據庫,知識庫可以是團隊共建,可以類比于一座圖書館,如果是個人的使用,就相當于一個小本本。
不管是 360 的納米知識庫,還是騰訊的 ima 知識庫,在使用方式上基本一樣,你看到一篇對自己受用的文章,或者是一條有用的視頻,都可以單擊右鍵,將這個網頁收藏進知識庫中。
需要注意的是,ima 是完全不支持網頁端的,你需要下一個桌面端或手機端,納米知識庫至少可以在 360 瀏覽器做一些簡單的編輯工作。不過,在手機端, ima 對網頁的支持要更好。
從發展前景來看,個人知識庫在騰訊生態更有競爭力,微信公眾號、微信讀書都是非常適合結合知識庫的場景,但現在騰訊需要將知識庫框架整合進這些 App。
說到知識庫,那就不得不提到合同法律文件、財報論文、技術說明文檔這些常常以 PDF 形式流通的文檔,QQ 瀏覽器是 PDF 滴神。
夸克另一項我認為具有實用價值的功能是學術搜索,在這里很方便找到一些研究資料。
至于編程能力,由于我們同事中沒有程序猿出身的,就不在這里做復雜測試了,我讓它寫了一個簡單的網頁效果,它還是能實現的,懂我意思吧。
好的,以上就是關于夸克、QQ、360 瀏覽器 AI 功能上的一些體驗對比,其中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比如 QQ 瀏覽器的文檔,尤其是 PDF 的處理能力,這些其實很適合打工人,夸克瀏覽器的做題、學術搜索能力,很適合在校大學生,而 360 瀏覽器缺少這種鮮明的特點,前面我說它像是一個擰巴,躊躇,囊中羞澀的人,但我還想加一個形容詞,略顯平庸。
但我希望不會如此,相比 AI 呈現結果投喂式的便捷,瀏覽器的信息自主選擇權也很重要,就像生活中,我不想每日三省吾身,早餐吃啥、中午吃啥、晚上還要思考吃啥, 但如果讓我每天只能吃佛跳墻,無法選擇吃烤紅薯,這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不希望有一天瀏覽器會被 AI 取代,瀏覽器的 AI 化,也不是它們的最后一舞。
參考資料:
夸克、360 瀏覽器、微博、QQ 瀏覽器、納米 ai
作者:BoooomD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