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 日消息,數碼博主 @智慧芯片案內人整理了一份關于各品牌旗艦機型市場表現的圖表。數據顯示,在第 20 周至 25 周(覆蓋 618 大促期間),蘋果 iPhone16 系列五款機型的銷量系數達到驚人的 22.5x。
也就是說,每賣出 1 臺其他品牌旗艦手機,差不多就能賣出 22.5 臺 iPhone16 系列手機。
好家伙,知道蘋果受歡迎,但為什么這數據這么夸張?
在小雷看來,蘋果用的就只是 " 以價換量 " 的策略。618 期間,蘋果的降價幅度非常大。iPhone16 Pro 系列官方直降 30%,原價 7999 元的 128GB 版本,疊加補貼后僅需 5499 元就能買到。讓 " 丐版 "iPhone 成為真香機,直接殺死比賽。
在 2025 年的今天,小雷仍想不通蘋果為什么還在出 128G 版本。但轉念一想,當別人花一萬塊買 512G 手機時,你只需五千就能買到同款——除了存儲容量,其他配置毫無差別。這么看來,可能就是 128G 存在的意義吧。
畢竟,一萬塊的高配手機我高攀不起,5000 元的 16 Pro 我是真買得起!
反觀安卓陣營這邊,小米 15 降至 2699 元、OPPO Find X8 Pro 來到 3072 元,降幅超 40%,接近攔腰斬。可即便如此,安卓旗艦在高端市場的存在感依然偏弱。
在高端市場,蘋果銷量占比 43%,華為占 38%,其他品牌份額均不足 10%。小米雖然創下 355 億銷售額紀錄,但主要靠紅米中低端機型走量支撐。
雖說在 4000 元檔位小米 15 系列銷量遙遙領先,但和 iPhone 16 系列比起來,還是差了一大截。說到底,小米在中低端游魚得水,但要想在高端市場真正和蘋果掰手腕,還得再加把勁。
OV 榮耀的情況也差不多。OPPO Reno14、vivo X200s 等中端機型表現尚可,但旗艦機型卻連銷量前十都難以進入。vivo 新出的折疊屏 X Fold5 定價 6999 元起,本想大展拳腳,但 ......
從這次 618 手機市場的表現,我們能看出一些有趣的現象。
就拿 iPhone 16 Pro 128GB 來說,這么一個矛盾的產品,其受限于內存,完全發揮不了它強大的性能和攝像。可降價后卻成了最暢銷機型,消費者們用真金白銀投票表明:在品牌信仰面前,參數黨終究敵不過 " 蘋果真香 " 定律。
而安卓高端機呢,雖然在配置上,像折疊屏、影像等方面有不少創新,可消費者就是不太買賬,即使大幅降價,也很難撼動蘋果在高端市場的地位。
在小雷看來,這不僅僅是產品力的問題,還是用戶體驗和品牌建設上的差距。當品牌忠誠度成為消費決策的關鍵變量時,參數表的比拼就顯得蒼白無力了。
對了,618 疊加補貼這么香,大家都購入了些什么產品呢?評論區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