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浪潮與教育強國建設的號角聲中,鄉村教育的發展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西京學院青禾啟蒙研究生社會實踐團積極響應時代號召,以紅色教育為指引,探索出 " 實踐 + 啟蒙 " 的特色支教之路,為鄉村教育注入新的動力,助力孩子們茁壯成長,努力描繪鄉村教育發展的嶄新畫卷。
在革命記憶里鑄牢教育初心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青禾啟蒙研究生社會實踐團踏上了一場傳承紅色精神的征程。
入黨宣誓儀式上,黨員們面對鮮艷的黨旗,莊嚴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 ……" 鏗鏘有力的誓言在紀念館內回蕩,表達了他們傳承革命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的堅定決心。通過這些活動,研究生黨員們深刻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立志將紅色精神融入到支教工作中,將初心使命化作實際行動,在鄉村教育支教中發光發熱。
用多元課堂打開孩子們的認知新窗
自支教項目啟動以來,青禾啟蒙實踐團始終將鄉村學生的實際需求放在首位,遵循 " 鄉村所需,團隊所能 " 的原則,精心定制特色課程。
實踐團深入湯房廟小學、葛牌九年制學校,與學校師生充分溝通,了解各年級學生人數、科目需求等情況。根據這些信息,結合研究生們的專業特長,精心開發了一系列多樣化素質拓展課程。科學實驗課上,孩子們在研究生的指導下,參與實驗操作,探索科學的奧秘;藝術創作課上,孩子們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畫筆描繪出心中的美好世界;傳統文化課上,孩子們了解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這些特色課程覆蓋了小學各年級,為 143 名小學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52 名研究生積極參與其中。它們極大地豐富了鄉村孩子的學習生活,有效彌補了當地學校在特色課程師資方面的不足,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新窗口,讓鄉村教育煥發出勃勃生機。
以完善機制保障支教行穩致遠
教學質量是支教活動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青禾啟蒙實踐團深知這一點,為此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團隊建立了教學資源庫,將每一堂課的教案、課件、教學視頻進行分類整理,制定統一的課程指導手冊。同時,組織成員進行多次磨課試講,從教學內容的準確性、教學方法的適用性、課堂互動的有效性等多個維度進行優化。在磨課過程中,研究生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水平。通過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科普教育質量,更讓研究生在實踐中錘煉了教學技能,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實踐團還構建起一套成熟的 " 實踐 + 啟蒙 " 支教運作機制。團隊核心管理小組負責統籌規劃支教工作,精準對接鄉村學校需求,科學制定教學計劃,并嚴格把控教學質量。來自不同學科專業的研究生組成多支特色支教分隊,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優勢,精心設計并實施教學活動,多方協同合作,形成了強大的支教合力。
青禾啟蒙研究生社會實踐團的 " 實踐 + 啟蒙 " 特色支教模式,如同一束光,照亮了鄉村孩子的成長之路,也為研究生搭建了實踐成長的平臺。未來,實踐團將繼續深耕鄉村教育,將黨建、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的需求相結合,不斷優化支教模式,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青春力量。
來源 / 西京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