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平:最近集中時間看了一些別墅,發現統一的特點,別墅入住率太低了,當然北上廣特殊點,其他城市我估計大致差不多。
中介說有很多房主買了別墅,花了好幾百萬裝修,結果住一個月就搬走了。住一兩年就撤的比比皆是。
中國改革開放富裕起來之后,有很多年覺得國外什么都好,學歐式裝修,過歐式生活,別墅其實就是歐美比較普遍的中產生活,但最后發現完全不適應。
中國 14 億人口,沒有住別墅上大的,城市里的人都是集體生活,農村那些破平房在改革開放前連水電都沒有,那不叫別墅,那就是平房。
國人沒有住別墅的經驗積累,而歐美已經富裕兩三百年了,歐美的中產從小就知道怎么伺候別墅,會干活,會動手處理房子出現的各種問題。我在美國國家公園附近住的別墅,那化糞池都是自己家的,買點吃的要開一小時車,煤氣水電都要自己動手搞。
所以呢,國內大部分的富人或者踮踮腳的中產買完別墅裝修完,享受了很短一段時間歐美生活,就發現過不下去了,動手不會,全都雇人成本太高。別墅區大部分都在市中心外,很多非常偏,配套不行,很多人住住就適應不了了。
類似的情況還有室外烤爐,我看到幾套別墅都有烤爐,在院子里,統一的特點是,烤爐幾乎全是新的,幾年都沒用過。
老外把烤爐當成必需品,因為他們的飲食不是煎炒烹炸,是各種烤,他們是從小烤大的,習慣于自己烤。自己烤的成本遠低于到外面吃的成本。
中國不一樣,我們是吃炒菜長大的,生活水平提高后,烤肉都是到外面吃,家里烤又費錢又費功夫,收拾衛生也麻煩。人多了還等不起。
總結,居住這種事,這是個童子功,小時候打的什么底子就是什么樣,長大了也許經濟條件改變了,但是需要積累和習慣的生活經驗很難改變,如果改了,那經濟也會受影響。
我看的大多數別墅,一看就荒廢很長時間,院子里小橋流水都腐壞了,房子的地基外墻都有殘破,不是所有,是相當大部分都這樣,尤其是在四壞外的。
很多別墅實際上不僅沒有價值,還是個負資產,物業費采暖費得交,不維護房子風吹雨淋就爛掉了,很多別墅帶著裝修,實際上還不如清水房,裝修毫無價值。
城市里的樓房基本不存在這種情況,就算你十年不住,樓還是有人維護,因為有別人住,房子里收拾下就行了。
想買別墅也不是不行,個人建議買那種大盤,高層搭配洋房搭配別墅,這樣可以保證整個區域的配套是完善的,單獨孤零零的郊區別墅千萬別買。
即便如此,大部分別墅園區入住率奇低,長達二三十年的大拆大建,給人一種住在工地里的感覺,也是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