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此前 IFBH《最終發售價和配發結果公告》顯示,此次共發行 4166.68 萬股股份,總募集金額約 11.6 億港元。僅香港公開發售渠道,有效認購水平就達到 2682.35 倍。
值得注意的是,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也出現在國際配售名單中,鐘睒睒通過私募基金道合承光獲配 84.68 萬股。
招股書顯示,IFBH 是一家泰國食品飲料公司,創始人 Pongsakorn Pongsak 在 2013 年便構思并推出了 "if" 品牌,2022 年,新增了 "Innococo" 品牌。
2024 年,IFBH 交出了一份極為亮眼的成績單,全年營收近 12 億元人民幣,而團隊人數僅為 46 人——相當于每人創造近 2400 萬元。這一效率遠超傳統飲料巨頭,背后是其獨特的輕資產模式——生產、物流和銷售的全環節外包——僅有一支小型內部倉配團隊,負責監督采購、生產及全球分銷,確保每個環節的效率及質量。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這支全職的小型團隊僅有 6 人。
這套輕資產的運營體系讓 IFBH 實現驚人的存貨管理效率,其 2023 年與 2024 年存貨分別僅為 40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287 萬元)與 100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718 萬元),周轉天數控制在 2~3 天,堪稱快消行業的庫存范本。
IFBH 輕資產模式的核心,源于對重資產環節的主動剝離。IFBH 前五大供應商之一的泰國 General Beverage 公司,同時也是 IFBH 的控股股東。2022 年為承接中國市場需求爆發, General Beverage 將 if 及 Innococo 國際業務分拆成立 IFBH。
重組前,國際業務采用重資產模式經營,即 General Beverage 既進行銷售,亦透過其自有生產設施內部生產某些產品。重組后,IFBH 采用輕資產的業務模式,完全依賴代工廠商來生產產品。這種模式調整成效顯著,2024 年 IFBH 毛利率達到 36.7%,人均創利超 520 萬元。通過將生產成本轉移至代工廠,IFHB 構建高效運營壁壘。
盡管業績耀眼,IFBH 的商業模式也暴露了脆弱性。首先,IFBH 高度依賴過度集中的客戶,即分銷商。據招股說明書,自 2012 年底成立以來,IFBH 的前五大客戶貢獻了高達 97% 以上的銷售額。實際上,據中國經營報報道,IFBH 公司在中國國內市場只有兩個分銷商運營 if 品牌,一個負責線上渠道包括天貓、京東及抖音等電商和社交電商平臺,另一個專注線下渠道,如超市和便利店。國內一家椰子水生產企業負責人稱,該公司之前這么規劃的,但實際 ( 兩個分銷商 ) 都有互相滲透。
然而集中的分銷結構可能導致核心分銷商流失可能直接沖擊營收基本面,進而影響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供應鏈層面,IFBH 對核心供應商的依賴程度同樣突出。公司計劃通過拓展供應商體系降低風險,目標在 2025 年底將來自 General Beverage 的椰子水原料供應比例降至總需求量 70% 以下,2027 年進一步降至 50% 以下。為此,IFBH 計劃采購范圍逐步拓展至周邊椰子主產國,并與當地代工廠合作,以平衡擴張效率與產品一致性。
然而招股書未透露自建工廠的具體規劃,核心生產仍依賴代工模式,本土化進程可能受合作方利益博弈及自身戰略投入力度制約。
除此之外,IFBH 也在面臨品類單一困境,約 94% 的營收依賴椰子水產品。新推出的如泰式奶茶、其他飲料和植物基零食等品類表現乏力,僅貢獻不足 0.1% 營收,未能形成風險分散的產品矩陣。國內椰子水市場面臨本土巨頭的強勢競爭,后者憑借資金實力和渠道滲透力擠壓市場空間,其輕資產模式下的品牌護城河面臨嚴峻考驗。
武漢二廠創始人蘭世立對藍鯨新聞記者指出,當前飲料行業產能過剩,椰子水市場競爭混亂,IFBH 規模化擴張難度較大,更適合走 " 小而美 " 路線。
IFBH 上市首日表現印證了健康飲品賽道的熱度,但高估值、高認購倍數也意味著市場預期已拉滿。但長期看,公司需證明其增長可持續性,否則可能面臨估值回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