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 6 月 30 日訊(記者 孫煜)6 月 29 日,錦江酒店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若成功上市,錦江酒店將成為國內首家 "A+H" 雙上市的酒店集團。
從港股上市募集資金的用途看,錦江酒店提到,將用于加強海外酒店業務、構建海外整體數字化系統、償還部分高利率銀行貸款等。
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告訴藍鯨新聞:" 雖然過去幾年,錦江酒店的海外業務仍處于虧損,但公司看準了當前海外擴張的機遇,從公司 2024 年的運營數據來看,境外酒店的毛利率水平高于境內酒店 "。
境外酒店業務連續五年虧損
錦江酒店的海外擴張之路始于 2015 年收購法國盧浮酒店集團,此后相繼收購鉑濤集團、麗笙酒店集團,陸續拓展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市場。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4 年末,錦江酒店在境外共有 1171 家酒店,其中 773 家位于法國、128 家位于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270 家位于亞洲(不包括中國)、非洲及美洲。其中,絕大部分為盧浮酒店集團旗下酒店。
從錦江酒店在境外業務的經營情況看,2020 年以來持續處于虧損狀態。財報顯示,2020 年 -2024 年分別虧損 1.06 億歐元、5811 萬歐元、2632 萬歐元、5350 萬歐元、5689 萬歐元。
值得一提的是,錦江酒店的境外業務雖然處于虧損,但境外酒店的毛利率高于境內酒店。招股書顯示,2024 年海外酒店的毛利率為 41.9%,國內酒店的毛利率為 36.9%。
為何毛利率高的海外業務仍處于虧損?景鑒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告訴藍鯨新聞:" 歐洲等海外市場,酒店單價高,因此毛利率較高,虧損大概率是管理出現問題。" 據他介紹,此前有文旅企業海外收購后,放任當地管理人員進行管理,數年后才發現,當地高管存在發放高額薪水、日常經營中不講究經濟效益的情況。
另一方面,楊懷玉告訴藍鯨新聞:" 錦江酒店海外直營酒店占比高于國內,直營模式需承擔租金、折舊、人力等固定成本,在經濟波動中抗風險能力弱。此外疊加人工成本、歐洲能源價格等的上漲,經營成本高于收入。"
在錦江酒店 6 月 21 日召開的一季度業績會上,錦江酒店董事、首席財務官艾耕云介紹了今年海外門店的升級規劃," 今年盧浮將加大資產處置力度,繼續處置虧損及低績效酒店資產,資產處置后回籠的資金將用于盧浮優化資產布局,并投入到能夠有較高回報的重定位酒店項目 "。據悉,盧浮計劃對 80 家重定位酒店進行裝修改造,項目主要集中在法國。
一季度扣非凈利下滑 57%
截至 2024 年末,錦江酒店旗下已開業酒店突破 1.3 萬家,客房規模超過 121 萬間,覆蓋全球 55 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酒店數量最多的連鎖集團,旗下酒店超九成為特許經營及管理酒店,擁有錦江之星、維也納國際、錦江都城等 40 多個酒店品牌。
楊懷玉告訴藍鯨新聞:" 錦江酒店希望加大出海力度的原因之一,是國內酒店業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 從酒店業過去一年的整體經營情況看,酒店之家數據顯示,2024 年國內酒店 ADR(平均每天房價)為 200 元,同比下降 5.8%;OCC(入住率)為 58.5%,同比下降 2.5%;RevPAR(每間可售客房收入)為 118 元,同比下降 9.7%。
具體到錦江酒店的經營指標,以公司門店數占比超過 99% 的有限服務型酒店為例,2024 年 RevPAR(每間可售客房收入)為 157.47 元,同比下滑 5.78%;ADR(平均每天房價)為 240.67 元,較上年同期減少 11.19 元;OCC(入住率)為 65.43%,上年同期為 66.36%。
酒店關鍵經營指標的下滑,也導致錦江酒店在 2024 年業績的下滑。公司財報顯示,全年營業收入 140.63 億元,同比下降 4%;歸母凈利潤 9.11 億元,同比下降 9.06%;扣非凈利潤為 5.39 億元,降幅達 30.32%。
今年一季度,錦江酒店并未迎來業績拐點。公告顯示,錦江酒店一季度營收 29.42 億元,同比下降 8.25%;歸母凈利潤 3601.21 萬元,同比下降 81%;扣非凈利潤 2661.45 萬元,同比下降 57.29%。
錦江酒店解釋說,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主要是本期酒店物業處置收益、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收益金額同比有較大下降,以及營收規模下降等共同影響所致。
加碼海外業務,能否成為錦江酒店的業績增長的 " 解藥 "?周鳴岐告訴藍鯨新聞:" 隨著國內酒店企業的逐步發展,出海成了必然之舉,歐洲、美洲酒店市場競爭壓力較小,仍存在市場空間。"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則表達了不同觀點:" 海外市場的經營不確定性更高,能否帶來新的增長仍不確定。相比陌生的境外市場,在更熟悉的境內市場打造差異化或成本領先的優勢更為重要。"